產品功效
亞芯唾液乳桿菌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LS菌)
一.菌種名稱: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二.分類地位:革蘭氏陽性菌(Lactobacillus科Lactobacillus屬salivarius種)
三.自然界棲息地
1.菌種是來自人體腸道的一株重要的益生茵,也在口腔唾液中發現,在雞的胃中至回腸消化道亦有發現.
四.大小和形態
1.在電子顯微鏡下,一般大小約0.5~1.0 * 2.0~10.0um,菌體通常呈細長桿狀,為革蘭氏陽性菌,不會產生孢子,不具鞭毛不會移動.
五.適合生長環境
1.本菌適合在兼性厭氧或絕對厭氧下生長,生長最適溫度30~43℃,最適pH值5.0~5.5或更低,
最適合生長溫度在37℃上下.
2.在厭氧環境生長較佳,產乳酸,具耐酸性,可耐酸至pH值2.5及耐膽鹽至0.4%,4小時.
六.培養特性
1.如果要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可用MRS(Man,Rogosa和Sharpe的縮寫)培養基進行培養,內含:
casein peptone,10.0g;牛肉抽出物,10.0g;酵母菌抽出物,5.0g;葡萄糖,20.0g;磷酸氫
二鉀,5.0g;diammonium citrate,2.0g;Na acetate,5.0g;七水合硫酸鎂,0.5g;四水合硫
酸錳,0.2g;Tween 80,1.0g;agar,15.0g;蒸餾水,1000mL;調整pH值至6.2~6.4之間,
在121℃滅菌15分鐘.
<
產品說明
亞芯唾液乳桿菌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LS菌)
一.菌種名稱: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二.分類地位:革蘭氏陽性菌(Lactobacillus科Lactobacillus屬salivarius種)
三.自然界棲息地
1.菌種是來自人體腸道的一株重要的益生茵,也在口腔唾液中發現,在雞的胃中至回腸消化道亦有發現.
四.大小和形態
1.在電子顯微鏡下,一般大小約0.5~1.0 * 2.0~10.0um,菌體通常呈細長桿狀,為革蘭氏陽性菌,不會產生孢子,不具鞭毛不會移動.
五.適合生長環境
1.本菌適合在兼性厭氧或絕對厭氧下生長,生長最適溫度30~43℃,最適pH值5.0~5.5或更低,
最適合生長溫度在37℃上下.
2.在厭氧環境生長較佳,產乳酸,具耐酸性,可耐酸至pH值2.5及耐膽鹽至0.4%,4小時.
六.培養特性
1.如果要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可用MRS(Man,Rogosa和Sharpe的縮寫)培養基進行培養,內含:
casein peptone,10.0g;牛肉抽出物,10.0g;酵母菌抽出物,5.0g;葡萄糖,20.0g;磷酸氫
二鉀,5.0g;diammonium citrate,2.0g;Na acetate,5.0g;七水合硫酸鎂,0.5g;四水合硫
酸錳,0.2g;Tween 80,1.0g;agar,15.0g;蒸餾水,1000mL;調整pH值至6.2~6.4之間,
在121℃滅菌15分鐘.
七.生化特性
1.唾液乳桿菌能合成動物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如B1、B2、B6、B12、菸酸、泛酸、葉酸等,當腸
道菌群失調時,動物會表現出維生素缺乏癥.
2.本菌不會進行發酵的類為阿拉伯糖、精氨酸酶、木糖(xylose)、七葉樹甘(esculin)、水楊素
(salicin);可以發酵為纖維二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蜜二糖
(melibiose)、蔗糖、棉仔糖、海藻糖所產生的酸為L(+)乳酸、可以在15℃生長.
八.致病性與應用
1.目前并無發現有任何的致病性.
2.目前常應用于微生物制劑的益生菌菌種上,無致病性的乳酸菌制劑因其有益健康且可抗感染性
疾病的能力而在臨床上應用了十多年.
3.目前唾液乳桿菌已被應用于飼料、農業、醫藥保健和食品等各領域.
九.經常性運用
1.唾液乳桿菌被應用的相當廣泛,可以改善口部健康、改善齲齒、預防腸胃道疾病、免疫調節、
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生長等方向都曾被研究過.
2.唾液乳桿菌有報告指出可改善牙齦出血、蛀牙、口臭、鵝口瘡和潰瘍瘡、油菜唾液可以分解蛋白
質,產生B群、維生素、酶和乳酸,其強大的抗菌效果.
3.唾液乳桿菌可預防或**人體腸胃不良炎癥,尤其是胃腸道炎癥、炎癥性腸道疾病.
4.根據學者推論,病原菌進入動物體內,動物體內需要有相對應該病原菌的接受體,使病原菌得以
附著于動物體內連續從事致病的機制.當某種動物體內無相關的接受體,理論上此種病原菌將不
致感染該種動物而使其發病.從中推論,可能是乳酸菌,在體內對病原菌造成立體障礙,使病原
菌無法接觸到接受體,因此無法附著而導致病癥.另一推論是,這些乳酸菌刺激了宿主的免疫系
統而能有效的發揮免疫防御功能.
5.目前多項研究結果顯示特殊益生菌會改善齲齒發生率,亦會降低口腔中齲齒致病菌突變形鏈球菌
(Streptococcus mutants)的數量,進而減少牙菌斑的形成,就能減少牙周病致病菌滋生的溫床,
避免細菌產生的毒素對造成牙齦發炎及牙齦下齒槽骨骨質的流失,減低牙周病發生率.例如日本
有研究發現唾液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LS1) 可有效預防齲齒的產生.另外,
荷蘭赫爾辛基大學對1~6歲兒童進行長期服用牛奶添加乳酸菌以預防齲齒,更進一步針對青少
年進行研究,短期食用含有添加特殊益生菌(Probiotic)芝士來預防齲齒,發現三周后可減少唾液中突變形鏈球菌的數量約20%,而在墨西哥也有研究乳酸菌經過熱殺菌處理后每周服用一次嚼錠連續服用16周,可改善齲齒并降低蛀牙發生率約42%.
6.胃幽門螺旋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是造成人類胃部疾病的重要病原.感染的
過程為一連串的胃黏膜病理變化,有些受感染者的病理變化從萎縮性胃炎( atrophic
gastritis )、消化性潰瘍( peptic ulcer )、黏膜性淋巴瘤(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 ),甚至發展成胃癌( gastritic cancer).甚至發現混合培養中具有較高
乳酸產量的唾液乳桿菌可完全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并且小鼠胃中的胃幽門螺旋桿菌菌落形
成(colonization)也可受到抑制(Aiba et al., 1998).
7.學者研究采用了唾液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UCC118,該菌株來源于人類,其基因
測序也在近日完成.研究者發現,該菌株能夠在小鼠體內產生一種細菌素,保護小鼠免受一種食
物來源的侵襲**原體-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8.研究發現,唾液乳桿菌具有抗發炎反應的作用.退役乳桿菌與樹狀細胞共同培養后會刺激細胞分
泌抗發炎細胞激素IL-10,并進一步刺激T細胞分泌抗發炎細胞激素IL-10及TGF-β,使人體內發炎反應趨于和緩。